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未用>>建言献策

优秀调研报告范例之一:关于加快推进西部山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建议

作 者:admin    时间:2016-03-18 09:45:42

 

   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,加之多个长假制度的实行,城市居民业余时间增多,形成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广阔市场。我市农业资源丰富,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,尤其是西部山区发展以休闲农业为主的旅游业前景广阔。
    一、西部山区休闲农业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
   (一)规模较小、档次低,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没有挖掘出来。我市休闲农业旅游景点遍布各县(市、区),但文化品味不高,缺乏地方特色,缺少品牌,对可供旅游消费的农业科技、农业文化和风俗民情的深入挖掘不够,无论在景观规模、休闲主体、经营水平、营销技巧,还是文化发掘方面都存在不足,民俗、农耕、饮食、古传统工艺、历史名人文化等,有待与休闲农业共同综合开发。
    (二)缺乏整体规划。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在自发状态下形成的,虽然政府对个别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,但在整体上缺乏统一规划,没有形成规模性综合开发模式,主要以单纯的观赏、采摘或农家饭为主,集观赏、采摘、住宿、餐饮、民俗、体验、认知等休闲活动的综合运用不够,衍生娱乐项目少,使得行程多以半日游、一日游为主,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营效益。
    (三)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,服务质量有待提高。目前,我市休闲农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个别农业园区规划的生态餐厅、农家小屋等项目受土地政策限制难以落实;各县(市、区)之间尚未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,一些通往景区的县、乡级道路急需升级改造。已建成的旅游项目由于雇佣的服务人员多为当地农民,没有受过专业培训,服务质量较差。
    二、推进西部山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建议
    (一)加强领导,强力推进。建议成立市政府牵头的西部山区休闲农业旅游建设领导小组,实行统一决策、统一规划、统一考核、统一资源调配的运行机制,将西部山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纳入全市“十三五”规划,并与城市发展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,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配套,指导西部山区休闲农业快速推进、有序发展。尽快出台我市实施西部山区休闲农业旅游的意见,科学确定发展方向、目标定位、重点任务、产业布局等,因地制宜,精准建设。
    (二)发挥优势,突出特色。西部山区应从当地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出发,根据市场需求,选准产业发展切入点,整合现有农业资源,以地方特色为主,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基础,优先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、对经济与生态有一定支撑、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,避免低档次的重复建设,坚持农业与城市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以农业园区和农业基地为依托,形成“以村为点、以镇为片、以县为区”大休闲农业产业布局。要把能代表我市的精品、特色、亮点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作为吸引游客的重点,打造独特品牌,形成特色发展。
    (三)抓住重点,带动全面。充分利用山川形成的自然风光,深入挖掘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,重点推进休闲农业与文化产业、传统手工业的融合,形成农耕体验、手工制作、民俗节庆等系列化旅游项目,建成一批知名休闲度假区,发展集生态旅游、农事体验、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和农家乐,将农业发展与旅游业紧密结合,适应市民走出城市、回归自然、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,满足其多层次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。
    (四)政府主导,市场驱动。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、统一协调方面的作用,通过制定灵活的政策,如林权抵押贷款、林权转让融资等方式,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休闲农业发展活力。按照依法、自愿、有偿的原则,积极探索租赁经营、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,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,促进规模开发、集约发展。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组成专业旅游公司,实施公司+农户、公司+旅游点、公司+旅游协会+旅行社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,逐步挖掘、整合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,提高休闲农业旅游的组织化程度。
    (五)龙头带动,集群发展。强化农业园区的示范、引领与带动功能,大力扶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,按照“上规模、上档次、促带动、创一流”的要求,打造一批各具特色、效益突出的休闲农业园区,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的聚集、示范带动作用,形成农业生产、生活、观光与科技示范一体化的产业链条,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升级。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,依靠企业雄厚的资金、科学的管理、先进的技术、成熟的市场,与山区特色资源、富余劳动力联结起来,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共同致富。
    (六)加大投入,提升服务水平。设立休闲农业旅游建设专项资金,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,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,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,积极引导大集团、大公司投资开发休闲农业旅游,推动西部山区休闲农业旅游向集约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。加大财政投入,对道路、水、通讯、旅游购物商店、游客中心、旅游信息指示系统、景点、路线等进行开发建设,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,提高景点承载能力。加强对导游、讲解员、经营管理、服务人员等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训,培养一批具备现代经营、管理、服务和营销知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;加强诚信意识培训,引导农民诚信经营,自觉抵制制假售假、欺客宰客、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,共同维护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。